用时下最流行的话说,好的产品和服务一定要找到用户的痛点。互联网的经验主义可以帮助去判断和找到这些痛点和需求,但如果追本溯源,用户的痛 点、需求或者说是欲望究竟缘何而生?而这些又是什么?如何影响?或许除了实证科学之外,哲学和宗教就是解答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
I. 色欲——过分强烈的或放纵的性欲
代表产品:成人网站、SP、初期MSN、劲舞团、豆瓣小组
望梅止渴的成人网站
从落后的拨号上网时代至今,成人网站一直屹立不倒,面对越发成熟的网络监控和严厉的法律制裁,其依然通过将服务器转移至海外、网址更新器、社区发布信 息、MSN群讨论等方式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很久,还是新手用户的我一直对这些站长的无私奉献而心生敬佩,像许多人一样把他们当成向广大宅男散播福音且 无欲无求的精神导师。后来才认识他们也是有健康的盈利模式的,而且还是暴利。其实,从远古时期刻在岩壁上让人脸红心跳的图画,到文字和印刷术出现后的成人 书籍,再到影像技术成熟带来的成人录像带和成人光盘,人类一直在穷其所有,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做出承载着人类欲望的产品,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成人网站的出现也是必然,其也将信息共享、免费吸引用户、流量变现的典型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发挥到极致。欲望促使用户光顾,而这些网站将积攒的流量变现来维 持运营并获得利益,各取所需。还有两点更加重要的意义,第一,成人网站是最早的“在线教育”网站,教学效果显著,桃李满天下;第二,成人网站是最早开展全 球娱乐产品代理发行业务的本土互联网公司。
拿销售行业的那句老话来比喻,成人网站卖的是牛排,而SP和9158卖的是滋滋声。
劲舞团的O2O
豆瓣小组也是一个基于共同兴趣进行社交的典型代表,只是缺乏劲舞团这样的先天优势,线上只能进行初步的牵线搭桥,大部分工作还是需要小组成员在线下完 成。但豆瓣独特的文艺清新气质给足了大量有志之士幻想的空间,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色欲者纷纷来此朝圣,而结局能否尽如人意,就看男女文青们各自的实力了。 “慢公司”豆瓣表示,我只能帮你们到这儿了,你们慢工出细活。
同样基于共同兴趣发展到社交再堕落到欲望的还有网络游戏,并肩战斗过的革命情谊更容易建立起信任,而会长在想象中也往往都是英勇高大、让人崇敬的偶像。或许大家对尘封多年的“铜须门”事件依然印象深刻。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我始终坚信在缓解人类欲望方面会出现更多、更酷的产品。去年,微软提交的有关远程力回馈的专利获得了通过,该专利能够通过远程技 术和特定的硬件设备模拟摩擦、触感、压力、振动、噪音、三维反馈、温度变化来向用户传递诸如拥抱、握手等现实活动体验。而IBM去年的5in5报告中也提 到,将通过开发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模仿能力来进一步推进计算机的认知功能,使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获得模仿人类感官的更多能力。或许在不远的未 来,人类的各种感觉都将会变成数字化以便于传播和反馈,人类对于感觉的获取也不再局限于现实生活中与人真实的接触,还可以依靠互联网和可穿戴设备来体验。 那时,在法律、道德和伦理的框架内,互联网真的有可能仅通过线上就能完全解决人类的欲望问题。就像《少数派报告》里的一个情节,用户躺在玻璃罩子里,身体 插着各种数据线,完全通过技术来满足欲望。
#p#
II. 贪食和贪婪——希望占有更多
贪食的定义是放纵食欲和酗酒,但丁对其的解释还加上了囤积过分的食物。贪婪的意思是希望占有比所需要的更多。这两者在本质上有些类似,都是指比起人类有限的需求,其想获取的总是更多。
点评工具的永恒阳光
但这些产品的功能又与贪食原罪有些区别,贪食的含义是人类放纵食欲吃的更多,但“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而这些产品却是帮助提高吃的质量。总之,虽然这些产品从人类贪食的冲动出发,但还是在好的方向上实现了一些修正。
这个时候,把钉在餐桌上的已经不是代表上帝的执法者,而是贴心的互联网美食助手。
亲,一定要再贪婪一点哦
对于“希望占有比所需要的更多”,淘宝网的砍手党应该是理解的比较深刻。贪婪促生了购物欲,但在传统情况下,购物过程都是包含着身体运动、付钱 行为和获得物品。占有更多的贪婪会使尽可能的多购物,而对金钱的贪婪会让在付钱时感觉到心疼和不舍,对体力的贪婪也会让在身体过分运动时感觉 到劳累,后两者都会对无限大的购物欲望进行有效的制约,从而帮助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平衡。
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双十一败家”和“再淘宝就剁手”就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话了。
棋牌和贪婪的美好关系
关于棋牌游戏与贪婪,想从一段亲身经历开始。不久前被老大拉去参加某棋牌网站举办的线下Hold’em比赛,此前对Hold’em一无所知的我只能在 路上现查规则。比赛开始后,可能是因为运气足够好,也可能是其他高手无法对一个门外汉的表情、动作和牌路进行有效解读,我一度以很大优势成为全场的 Chip Leader。其实这个时候不管是从理性上还是情感上,我都应该借机把筹码全部输给实力更强的老大,以实现最优结果。然而接下来在与老大的几次直接交锋 时,我却完全失去理性,好像有种力量在控制着我只盯着牌面,只想着该怎样下注。后来我一再反省当时的行为,那时其实并没有考虑筹码多少意味着什么,也没有 畅想获胜的奖励是多么诱人,只是在那个特定时刻完全无法放弃“赢更多”的机会,这可能就是人类贪婪的本性。在它面前,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完全被多巴胺和肾上 腺素掌控的低等生物,跟巴浦洛夫实验中的猎犬没有太大区别。
在面对直击贪婪原罪的棋牌游戏面前,只靠自身的努力或许真的难以应对。
#p#
III. 懒惰——浪费时间
从但丁的神学观念上来看,懒惰是“未能全心爱上帝,未能全副精神爱上帝,未能尽全人之心灵爱上帝”,具体表现是懒惰、怯懦、容易满足和无责任感。虽然 但丁的定义是以浓厚的宗教信仰为基础,但其中的“容易满足”和“无责任感”确实是懒惰的最恰当解释,这两者的具体表现为“不求上进”和“浪费时间”。比起 定义懒惰,更难的是如何从道德上来评判懒惰。懒惰促使人类发明和使用工具,成为人类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就个人来说,想尽一切手段去克服懒惰,促使自 己变得更加勤奋和努力,而最终目的却又是使自己能在某一时刻享受一种特定的“懒惰。”
2.贴片广告:留下买路财
3.一个小广告人的自白
IV.愤怒——对别人的憎恶并产生报复的冲动和行动
1. 蜂群也愤怒
冲动和愤怒的粉丝就像K.K在《失控》中提到的蜂群一样, 虽然没有一个中心,但却可以从大量成员中涌现出一只看不见的手控制着整个群体,各个单位之间高度连接、配合默契,最终通过量变引发质变。蜂群飞过的地方,个人隐私、道德底线、事实真相等都被叮的千疮百孔。
我不知道那些大V是真愤怒还是假愤怒,但至少他让粉丝愤怒了,至于他们想从粉丝的愤怒中得到什么,或者说是想利用粉丝的愤怒达到何种目的,我觉得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2.游戏中痛并快乐着的小受
任何电脑游戏,不管是烧脑级大作,还是简单如俄罗斯方块,在玩游戏时经常被这堆没有生命的电脑程序搞的挫败感十足并愤怒不已,大家 都知道任何难过的关卡、任何难刷的副本都抵不过真实世界中手边的电源键。但游戏恰恰是人类最天才的发明,在一种设定好的规则内自娱自乐,甚至是 “自作自受”和“自取其辱”,但从来都乐此不疲。设计了游戏世界并拼尽全力与里面的虚拟人物争斗,就像《黑客帝国》里的也有“人”设计了眼中 的现实世界并参与进来以玩弄为乐。
#p#
V.嫉妒——因对方所拥有的资产或其他美好事物比自己丰富而恼恨他人
代表产品——社交网络
把全世界的嫉妒连接起来
嫉妒跟贪婪一样,是一种因不能满足的欲望而产生的罪恶。贪婪通常与物质财产有关,而妒忌则跟与爱情、他人的成功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有关。但丁说,嫉妒对自己资产的喜爱变质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拥有者的欲望。嫉妒产生的原因是贪婪,造成的后果是愤怒。
嫉妒源于自己与其他人的横向比较,它不是一个绝对值概念,而是一种进行比较后的落差和“为什么他有我无”的心态。,与对方进行横向比较的 途径主要是线下的各种聚会,当你从15平的出租房赶回老家参加人聚会时,却发现当年你眼中的学渣已经变成了家乡的土豪,你想不嫉妒都难。但这种线下聚会 的频率较低,而且在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大家也都会比较收敛。那时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孤岛,彼此间无法进行高效、快速和实时更新的信息交互,所以 受刺激的机会相对较少,引发嫉妒的来源也相对有限。
之所以对那句“人圈里总有那么一两个只要他一发照片你就想骂SB的人”的吐槽如此感同身受,是不是因为内心的嫉妒在从中作祟?
VI.傲慢——过度迷恋自己及对他人凶残
代表产品:所有互联网产品
与互联网:傲慢与偏见
当我回想能典型代表傲慢的互联网产品时,却发现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与傲慢有关,甚至于所有的人类行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都存在傲慢,只是我 们从未发觉。我需要首先声明一下,这里的傲慢不是通常认为的那种带有极大贬义的骄傲,而是一种人类属性,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中一切事物的属性,它是 “我”能成为“我”的原因,是一种应激性的自我保护,完全不涉及褒贬。写到这里,我也终于明白了但丁为何要把傲慢作为第一宗罪。嫉妒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 主观原因是源于自身的贪婪,而客观原因是其他人的傲慢。
陌陌上那些“只跟**人聊,外地人自觉绕行”的签名,人圈里晒出的红酒美食图片,某些大V对别人的语言暴力和思想绑架,网游中人民币土豪对 新手玩家的电商,淘宝客服对买家的虚伪和欺骗,等等,都是因傲慢而生,。每个人都会积极寻找自己在智力、知识、技能、权力、金钱、外表、地域等 方面的某些优势,并通过炫耀对其他人产生凶残的打击。傲慢使千方百计的将自己相对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如同一个表演欲旺盛的演员在众人面前起舞,而互 联网让舞者戴上了面具,使可以将真面目隐藏在黑暗中,从而更加肆无忌惮的展示自己,至于是优雅的芭蕾舞还是低俗的脱衣舞,全然不顾。
由于傲慢的普遍存在,每个人都能找到傲慢的资本和渠道,而每个人犯下的傲慢之罪也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就像那句流行语“一直在骂别人ZB的人其实是最大的ZB”。而当我在写这篇文章对这些产品进行评价时,也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了傲慢的罪恶。
或许互联网真的不是傲慢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反而,人类更有可能成为互联网在未来傲视一切的工具。



